多链宇宙大拆解〈上〉一文解析 BTC ETH MATIC OPT ARB zk

回顾过往,有时会很同情 2017年那时的投资者,不过有时又很羡慕他们。同情是因为那时候的区块链真的是一片荒芜,除了比特币大家都不知道区块链能做什么,就连以太坊也只是被当做一个募资工具而存在而已。
(前情提要:多链科普|5 个角度全面剖析那些有「前途」的新方案)
(背景补充:剖析|Layer 2、跨链和公链三足鼎立,谁将实现区块链「可扩展」理想?)

那时候以太坊的性能之差,但即便性能好也没人知道它能做什么,也确实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可以买的。

一帮人拿着钱看不清楚出路,像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里拿着钱到处乱扔,有扔中了百倍暴富的,有扔到骗局里血本无归的。

赢家和输家其实都一脸懵。

那些带来百倍千倍的项目,今天回看也绝大多数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,当年因此暴富的大佬究竟是眼光还是运气,不得而知。

而之所以羡慕,是因为那时候的区块链真的是简单,比特币没有分叉,公链能打的只有以太坊一个,没有跨链,没有 Defi,没有 NFT,没有元宇宙,以及各种 Fi……

你不需要每天去 Telegram 或 Discord 追踪众多项目的进展,熟知各个链不同的技术特点,学习 Defi层出不穷的创新,看各个圈内公众号的更新,刷各路大 V 微博或是 Twitter 上的言论,以及可能蕴含的财富密码。

那时候除了专业交易员,圈内的全职或是兼职没有什么区别,因为讯息只有那么多。而 2020年之后的区块链,讯息密度指数级爆炸,全职和兼职带来了巨大的讯息差距,进而导致可能带来的巨大投资回报差距。

抛开 Defi、NFT 和游戏等,哪怕仅仅是当前爆发的多链宇宙基建生态,已经足以让一个刚刚接触区块链的新手「望而生叹」了。毕竟,每条 Layer1 / Layer2 (下文简称 L1 / L2)都是一个「国家」,都有自己的社群文化、技术特点和发展路线。

本文我们将把当前主流公链的特点和最新进展大概整理一下,希望对于接触圈子不久的「新人」,或是技术基础薄弱的「老人」有所帮助。

比特币(Bitcoin, BTC)

你可能很好奇为什么会是比特币,第一个不应该是以太坊吗?如果早段时间写可能会是这样,毕竟比特币「没有生态」。作为「数位黄金」,不动就是最好的状态。

然而 Taproot 有可能改变这个局面,比特币虽然没有智能合约,但是脚本也能实现基本的多签、时间锁和条件编译程式等功能。

Leave a Reply

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